资讯详情

非暴力沟通,帮助孩子脱掉“无所谓”的“金钟罩”

发表于: 2019-03-22 14:28:28 浏览: 6998 次

作者:徐汇区汇师小学 王海婕


曈曈在打羽毛球时,不守规则。同学向老师告状,老师严肃地批评曈曈:“如果你再这样,以后就没有小朋友跟你玩了!”曈曈却一摇头,倔强地说:“我一个人也可以玩,我才不在乎呢。” 

庭庭在课上一直插嘴,经提醒依然如故。下课了,老师请他来办公室谈话,没等老师说完,他就嘟囔着:“说好只说两句话的,结果说那么多话……”接着,直接转身往外走,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根本无所谓。

小陈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,周六晚上,小陈妈妈压着心中的怒火,试图对他循循善诱:“儿子,你看,妈妈原本打算周日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玩儿,可是你的作业还没有完成,再拖拉下去,明天咱们哪儿也去不了了。”小陈却满不在乎地说:“不去就不去,无所谓。”

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:“无所谓”是人们最讨厌的口头禅之一,将近47%的人都非常讨厌这句话。然而现实中,很多孩子却把“无所谓”当成了口头禅。



我也经常碰到家长们的求助,他们希望孩子自律又自觉,但却总是事与愿违。家长们也特别希望听到老师的合理化建议,找到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,可又总是苦于没有方法。

我想,当教育面临困惑的时候,最先应该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和老师。我利用双休日,参加了“HFC富足父母家庭教练”的学习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光有爱不够,还需要正确的教养方法,特别是要采用正确的语言沟通模式。一项研究表明,早期的语言环境,对孩子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。孩子的自我认知来自镜像的自我,也就是说,他们怎么看待自己,常常来自于周围人,尤其是他所信任的成年人对自己的看法——我是有能力、有价值的,可以越来越好的,还是糟糕的、没用的,不可能变好的。因此,如果对孩子的未来有美好的期待,那么就要把这种信念通过积极正向的语言沟通模式传递给他们,给他们“自己可以越来越好”的信心和能量,让孩子远离“无所谓”。

回到班级,我首先做的事情是带领家长一起学习。借助班级微信群,及时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,组织大家共同探讨育儿心得,力求形成家校合力。


通过讨论,我们总结出“正确和孩子互动,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”的三大对话法则。



五大信念

信任:孩子是OK的,是独一无二的

选择:孩子在当下做出的决定,一定是他/她认为的最好的决定

价值: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他/她正面的动机

资源:孩子拥有健康、和谐、富足的一切资源

改变:改变是必须的


法则一:用“五大信念”去激励孩子内在的正向动机

当发现孩子的行为和我们的期待有距离时,不能先有消极的思维反馈,而是要启动“五大信念”,透过孩子“无所谓”的表象,觉察到孩子内心的声音——带着包容和理解去感受。学会用“放大镜”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。透过孩子的满不在乎,可以看到孩子有一颗要强的心,是值得被守护的。因此,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行为和选择,首先要放下心中的预判和评价,要学会等待“真相”。

没有遵守规则的曈曈,其实是想把球打到同学面前,方便对面同学接球,但是总控制不好力气的大小……而小陈做作业拖拉,是因为家里有个“学霸”妹妹,处处比自己能干,经常是妹妹被表扬,哥哥被批评……庭庭在课上插嘴,源于经常举手都没有被老师请到……这些才是孩子“无所谓”的真相。

“11.9”消防安全日这天,我们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消防演练。回到教室,我让孩子们当一回“战地小记者”,把活动报道写下来,并在征得家长们允许的情况下,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了每个孩子的习作。晚上,我私信了几个在写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家长,小徐的妈妈在总结问题时这样反思自己:……现在的写作,更多的是基于生活,反映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想……也是给我敲响了警钟,说明我对他平时的生活体会不够关注,平时都是事务性地布置任务,以后要多些和他的讨论。

面对小徐的问题,如果妈妈像过去那样先责备的话,孩子就会受到二次伤害,也会让他越来越不愿意敞开心扉。但正因为小徐妈妈正确启动了“五大信念”,最终和孩子一起找到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很多时候,“真相”并不完全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,如果我们没有接纳和信任,很可能就错过了一次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。而这样的一次次“错失”,不但会让孩子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,也无法让他学会思考和改进。批评、指责、不被理解的现象多了,就会造成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会表现得“无所谓”。

法则二:用“开放式提问的方式”去架起和孩子沟通的桥梁

其次,当我们发现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,切忌喋喋不休地指责,点到为止即可。停止追究对错,多用启示式、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先解决心情,再解决问题。

天天是个把“没有啊”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的孩子。一次,在做广播操时,他把竖排队伍对歪了,我喊他名字示意他对齐,结果他马上回了一句:“没有啊,我把横排对齐了。”再有一次,在吃午饭时,我发现他吃得满地都是,我提醒他注意用餐文明,他也说:“没有啊,地上的垃圾不是我弄的。”还有一次,他在排队走楼梯时回头说话,我提醒他这样走路太危险了,他又说:“没有啊,是(排在他后面一位同学)要跟我说话。”总是对我的善意提醒毫不在意,甚至为自己找理由。

这天放学,我约谈了天天的妈妈,这才了解到其实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,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就是骂,长期以往,造成了孩子总是固守在自己的角度进行防御。我对天天妈妈说:“如果孩子每次行为不当,都是在被要求下去改正,那在他的心里,会觉得这种‘纠正’是为‘别人’做的,那一旦没有‘我们’这个外力的约束,他们就不会自觉去做那些被要求做的事了。所以,我们得尝试不要‘总要求’孩子,而是用开放式的提问启发孩子,引领孩子向内看,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原因。今天你回家试着用“你感到……(说出孩子的感受),是因为……(描述客观的事实),你希望/你相信……(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)”这样的句式来代替‘你怎样怎样!’的方式试着和儿子交流看看。”接着,我俩进行模拟练习, 最后总结出问话的方式:“孩子,妈妈看到你没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感到非常惊讶,因为在我眼里,你一直是个很善良也很有上进心的孩子,能告诉妈妈,发生了什么吗?”

晚上,我收到了天天妈妈的微信。妈妈向我反馈,自己先表达了对这件事的感受和想法,无形中让孩子做了换位思考。“没有及时认错的原因”从孩子自己口中说出,远比我们直接指出或通过反问的形式逼他承认,更能引起他对自己行为的思考。而向孩子传递“坚信他善良有上进心”这样的信念,也会强化孩子对自己内在品质的肯定,转换成积极正向的思维和行为,渐渐告别“无所谓”。


法则三:用正确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同

美国有个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: 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!”教育孩子时,鼓励是每天需要做的事情,但表扬并不意味着赞赏孩子的天赋,比如:你真聪明!你真漂亮!你真是天才!这样做等于告诉孩子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,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束手无策。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:我很聪明,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。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,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。

一次,体育课打板球,小朱和几个孩子把球从篮球场铁丝网的小孔中打出去,再跑到场外捡进来再从小孔中打出去。体育老师告诉我以后,我就让孩子用文字的方式把当时的情况写下来并给家长签字。结果第二天我发现,小朱没有写出真相,而是说自己是去帮忙捡球并提醒其他同学不要这样做的,想靠小聪明蒙混过关。当我发现孩子撒谎时,想到了“五大信念,”立即转换了批评说教的语言模式,我说:“老师相信你没有说真话,是有原因的,你是怕妈妈伤心,也担心妈妈会批评你,是吗?”小朱点点头表示同意。接着我对他说:“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诚实,我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孩子,今天回家自己把真相告诉妈妈好吗?相信妈妈一定会原谅你的。”


结果晚上,小朱的妈妈就发微信给我反馈。妈妈在微信中说当小朱的行为做对了,妈妈及时表扬,使他固化好的思维和好的行为。正确的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雨露,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被表扬意味着事情做对了,他的自我价值上升了,自信心就会增强,逐渐告别“无所谓”。

由此可见,正确的表扬应该是“描述行为+说出结果+表示感谢”。找到了正确的表扬方式,我在班中做了写“表扬信”的示范,又组织全班同学互夸优点,一起来布置“点赞树”,让孩子们在正确的表扬下得出结论,感受爱。

孩子的“无所谓”就像是身体外的“金钟罩”,帮他们脱掉“金钟罩”只能靠无条件的爱、包容和理解。采用正确的语言模式去沟通,孩子就能感觉你是和他一伙的,问题是跑来捣乱的,这样,我们才能顺利地和孩子手拉手,共同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 


网友评论0

发表评论,请先 登录
发布评论
    加载中...